迈向“十五五”:全国古籍保护新征程——202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古籍保护分会场金年会-官方体育与电竞娱乐平台实时赛事直播与竞猜在陕西榆林召开
2025-09-09金年会,金年会官网,金年会登录,金年会注册,金年会app下载,在线体育投注,电竞投注平台,真人游戏平台,金年会数字站9月5日下午,在202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期间,题为“迈向‘十五五’:全国古籍保护新征程”的第6分会场在榆林市会展中心第九报告厅召开。此次会议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主办。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志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古籍保护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各省级图书馆(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和各级各类古籍收藏单位古籍工作者、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从事古籍保护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单位会员代表等1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聚焦“十五五”期间全国古籍保护事业发展方向,围绕古籍保护发展远景、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具体任务等相关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从各自专长和领域,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十五五”时期古籍保护发展规划提供思路和意见。
会议分为主旨发言、专家发言、工作分享三个环节,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萨仁高娃主持。主旨发言环节,魏崇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从“十四五”到“十五五”》为题,系统总结“十四五”期间我国古籍保护工作成果,从“十五五”的时代方位和文化使命出发,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希望统筹把握好大保护与小保护、专业导向与大众导向、古籍的文物属性和文献属性、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分布建设与集中服务五个关系,提出融入时代、大众传播、活化利用、数智创新、挖掘价值等五点工作思路,并进一步明确了后续工作路径,对“十五五”期间古籍保护工作进行了展望。
在专家发言环节,张志清以及南京图书馆副馆长陈立、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仲威、清华大学教授周绚隆、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先后以《为深入开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打造坚实的社会基础》《系统谋划 精准实施——全面深化“十五五”古籍保护标准化体系建设》《石刻文献学术价值与碑帖拓本普查意义》《最好的保护是整理》《多元赋能 守正创新——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实践与探索》为题做精彩发言。
张志清从古籍保护事业的社会基础出发,提出促进事业和产业的同步发展是古籍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认为,创新和自我突破是古籍保护行业永远的主题,要从企业合作、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收藏生态和新典藏建设、新媒体和阅读推广、社会力量横向合作等角度,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打造坚实的社会基础,并建议开展中华文化典籍传承基因标识转化项目。他认为,通过各界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全民共护国宝的良好氛围,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陈立聚焦“十五五”古籍保护标准化体系建设,结合当前古籍保护相关标准建设情况及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团体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相关工作,强调标准化对古籍保护提质增效的意义,从标准制定的规划、规范和实施落地等方面,提出了清晰可行的路径和具体建议。
仲威从碑帖拓本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等角度,阐述开展碑帖拓本普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认为,拓片普查的关键在于摸清数量与质量,编目著录和版本鉴定都是工作重点。同时,他结合多年碑帖研究经验,提出传拓久远、拓工精湛、名家递藏、名人题跋、传拓装潢的“五好标准”。
周绚隆从古籍整理出版角度,认为古籍兼具文物与文献双重属性,整理出版是实现其保护与文化传播价值的关键。他将“十四五”期间古籍工作总结为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加速、馆藏开放扩大、整理力度加强四大特点,出版体现出聚焦重大项目、地方文献整理兴起、稀见文献披露及深度整理深化四大特色。针对“十五五”,提出加强AI等技术应用、应对稀缺项目与资金压力、深化古籍整理规模、推进数字化准备、提升整理质量、加快人才培养六点发展方向。
毛雅君从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实践与探索出发,提出从古籍存藏条件、古籍文物定级、古籍资源战略储备、古籍修复能力、古籍代存制度等角度守正夯实古籍保护基础,从科技赋能、合作赋能、文化赋能角度创新探索古籍保护路径,从顶层设计、标准执行、资源共享、科研转化、人才培养等角度,对“十五五”发展愿景进行了展望。
在工作分享环节,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长吴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副总编辑张爱芳分别从科技赋能社会力量参与、出版工作的古籍保护的实践角度进行了分享。
吴凯以《广筑津梁 汇聚众智——科技赋能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古籍保护》为题,从社会组织角度,分享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以科技赋能推动社会力量深入参与古籍保护实践。如原生性保护方面,推广低氧气调、智能恒温等技术并推进标准研制;再生性保护方面,推动技术装备展示和数字化案例征集;传承性保护方面,运用沉浸式展览、知识图谱、VR互动普及古籍文化。针对“十五五”工作,他提出畅通信息渠道、推进跨界协作、加强宣传推广、强化标准与评估体系建设四点建议。
张爱芳以《经典再生 文脉永续——出版工作在古籍保护中的使命与实践》为题,重点介绍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取得的成果,包括累计出版珍贵古籍1200余种、成书超万册,推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等重大工程,仿真复制回归《永乐大典》等多部珍本,建设“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等专业平台。相关成果不仅屡获国家级奖项,部分还被选作外交礼品,有效推动了古籍的传承与利用和中华文化“走出去”。
最后,萨仁高娃在总结发言表示,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各级各类古籍行业相关单位和同人凝心聚力、共谋“十五五”发展的重要会议,研讨内容贯通古籍工作上中下游,涵盖保护、研究、整理,对于推动全国古籍保护事业迈向新征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十五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事业必将更加辉煌。